電影|我不是藥神

timg-4

在第一眼看到《我不是藥神》的海報時,我便把這部電影定義為喜劇。海報裡每個人都笑著,但看到最後我卻哭了。

電影背景(內含少許劇透)

《我不是藥神》是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電影。

在真實世界中,得了慢粒白血病的紡織廠老闆陸勇在2002年確診患病,即使身為老闆,但每個月要價人民幣23,500元的藥費對他而言也是筆負擔,於是在兩年後他找到了效果差不多、價格卻只需4000人民幣的印度仿製藥。

陸勇同時也替其他患有慢粒白血病的病友代購藥品,但在2014年被以銷售假藥的罪名起訴。在拘禁一百多天后,法院認定此案情結輕微並且有三百多名病友聯名上書,證明陸勇代購的藥品確有療效並無損於健康,才在最終以不起訴處分。

timg-3.jpeg

而改編的電影中,程勇是個賣印度神油(一種無可描述的男性保健品)的中年屌絲,不僅差點繳不起房租並且有個患病的父親、準備移民改嫁並帶走小孩的前妻。

然而有個白血病人因為程勇和印度的關係而闖上門來,他告訴程勇治療慢粒白血病的正版藥太過昂貴,但效果相近的印度仿製藥卻只要便宜的價格就可以買到,因此請求程勇幫忙帶入仿製藥品,這時程勇為了金錢而冒險前往印度並開始走私。

電影名稱《我不是藥神》其實很耐人尋味,至少比起原先訂定的《印度藥神》、《中國藥神》這兩個名字都還要讓我喜歡,在這部片中所能看到的是人性的複雜與矛盾。

一開始,程勇為了謀利鋌而走險的從印度把藥物運回中國。他當然是貪利的商人,成本500元的仿製藥他賣了5,000,賺走了九倍的價差。他知道一個月5,000人民幣的藥費對普通家庭而言仍是一筆負擔,但相較於一個月25,000元的天價正版藥,那是咬著牙就能省出來的。

然而沒有官方認證過的藥品,即使藥效再佳那就是假藥,刑責最高可以是無期徒刑。

程勇是個普通人,他在商人這個身分之外也有老小,他也要為自己打算。

如果幫助人會幫到自己被關,那還要繼續幫嗎?
何況他只是為了謀利,他沒有要救苦救誰,只要拿到錢就夠了。

於是,他停止了一切從印度走私藥物回中國的行動。

他不是濕婆,他救不了眾生,他只是個商人。
他認清了自己不是藥神,他或許根本救不了任何人。

悲劇的歸責

「領導,求你個事兒啊

我、我就是想求求你
別再追查印度藥了行嗎

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他是假藥,那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藥才賣五百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賺錢。

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
你就能保證你這輩子不生病嗎啊?
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這是電影後段時一個老人說的話。

諾華公司研發出治療慢粒白血病的Gleevec(中譯為基力克或格列衛),雖然可以有效穩定病情,但在2002年的中國,這樣一盒要價高昂並且需要長期服用的藥物能救的病患仍是少數。也是因為如此,沒有錢負擔正版藥物的患者才需要服用仿製藥。

電影中把一切高價藥物所引發的悲劇責任都推給了製藥廠。

片中的藥方代表西裝筆挺,扮像油膩講話不討喜,他只關注著自身代表的企業利益受損而無視於病人的無助。然而這是個被電影過度簡化的結果,但或許也是因為這是個難解的胡同,直接將矛頭指向藥廠最是容易(最容易過中國審核)

timg-2.jpeg

一個月須花上兩萬多人民幣買藥才能生存,該抗議嗎?抗議藥廠把救人命的藥物定價訂得如此高,抗議藥廠沒有人性?一顆藥的成本才幾塊錢,怎麼藥廠硬讓大家買不起藥?生命無價,藥廠怎麼捨得見死不救。

『生命無價,這句話是最政治正確的蠢話。』

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製藥公司與研發人員的時間與智慧卻有價。

『一顆藥的成本只要五美分,但為什麼要賣五百美元?』

『因為你拿到的是第二顆,第一顆的成本是五十億美元。』

是的,或許現在一顆Gleevec的成本只需要幾塊錢,但為了製造出第一顆Gleevec的成本卻是幾十億。根據數據顯示,研發出Gleevec的諾華公司從19972011年之間,總共投入研發新藥的成本高達了800億美金,而最終卻只有21種藥物得到核准上市販售,也就是平均每種藥物的成本是40億。

對於藥廠或研發機構而言,他們必須要藉由拉高售價去平攤風險,畢竟一切就像是場豪賭。

他們當然貪婪,所做的事情多數都是為了商業考量,但如果沒有巨大的利益驅動誰又會願意花費心力研製新藥,如果藥廠或者研發機構倒閉、藥物研發進程停止,這對人類整體福祉並無幫助。

那所以該怪的是不尊重藥廠專利權的人們嗎?

我不是藥神》裡的程勇不懂想活下去的黃毛錯在哪裡,《悲慘世界》的尚萬強也不懂法律憑什麼因為他為了救快餓死的外甥而偷一塊麵包而判他刑。

錯了嗎?這些確實違法,但維持生命是一個普通人的基本追求。在死亡面前任何道德法律都被只能在第二位。

這是人們活著的本能。

那麼如果,不怪藥廠也不怪基於本能而求生存的人們?

中國特色定價

Died of poverty and policy

前面提到藥廠為了生存因此採用高定價的策略,這大概可以理解。而我卻在網路上意外發現原來Gleevec藥物在各國的售價都不同。

看到了嗎?人均GDP比別人低這麼多的中國確有著最高的藥物售價。例如韓國、澳洲、美國,這三個國家的人均GDP比中國高上不只3倍,但售價卻不到中國的一半,即使是香港都比中國內地便宜。

11
註1:表中並無將以納入健保之國家(如澳洲)之健保價格標出
 
假藥販子張長林在電影中說:「這世界上有一種病治不好,就是窮病。」
 

那為什麼中國價格硬是被拉高了這麼多?

首先是進口關稅與17%的增值稅(在美澳英等國的藥物增值稅為0)外,影響更多的還是帶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成本。例如用以打通高層的回扣費用、層層級級剝削的經銷商以藥養醫制度使藥品進入醫院後還需再加價15%,這就造成了Gleevec在中國的天價。

 


 

補充:

1. 慢粒白血病到底是什麼?
那是白血病的一種,約佔所有白血病中15%的比例。

發生原因是人體內兩條染色體中的基因發生了並列性易位,而這會使骨髓中的粒細胞(一種細胞質裡面有顆粒體的白細胞)不受控制的增長,

基因易位示意圖
基因易位示意圖

在發病的階段又分為慢性、加速與急變期,通常在慢性期時只會有輕微的症狀例如無力、關節疼痛或肚子脹,有八成五的患者能在慢性期被發現,如果治療洽當,藥物已經被證明可以抑制七成,然而一旦疏於治療便會急遽的惡化,只要過了慢性期,藥物便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資料來源:wiki-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